2024/06/18

【暖蘋果】年輕少婦意外脊損 感恩大眾給予親情維繫機會「盼返職場回饋社會」

採訪/攝影 李佳玲

2022年12月底,記者初次與32歲下半身癱瘓的巧伶(元巧伶)見面時,距離她發生跌傷意外才過1個多月,因無力聘請看護,35歲先生吳立國停工在醫院照顧,那時,巧伶提起年幼的2子,總忍不住哀傷情緒落淚,接到孩子們視訊來電時,她又必須擦乾淚擠出笑容安撫孩子,巧伶說:「為了孩子,我會努力不放棄」,堅強模樣讓人敬佩。相隔1年半,記者至巧伶家中探訪,還沒踏入屋內,就聽到她與小兒子的笑聲,坐在電動床上,巧伶抱著2歲半的小兒子,露出笑容說道:「謝謝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在我最困難時給予協助,讓我能夠待在孩子身邊,走出受傷後的陰霾,盼再工作回饋社會給予我的幫助。」

臥房內,巧伶坐在電動床上,一旁擺放著一張雙人床,巧伶說,自從結束醫院復健跟脊髓損傷中心課程,去年底就返回家中與孩子、先生及公婆一同生活,她說,現在每一天能看到2個孩子陪伴在旁可愛的模樣,就是她心中最大支撐及安慰,更是她繼續努力不懈下去的動力。

左圖是巧伶(中)已接受自己下半身癱瘓,目前返家與孩子、先生一同生活,她說會學習相關脊損人士可做的工作,重返社會和先生一起養大孩子。右圖是巧伶(左)2022年11月因意外跌傷成下半身癱瘓住院,當時由先生(右)停工照顧。李佳玲攝
左圖是巧伶(中)已接受自己下半身癱瘓,目前返家與孩子、先生一同生活,她說會學習相關脊損人士可做的工作,重返社會和先生一起養大孩子。右圖是巧伶(左)2022年11月因意外跌傷成下半身癱瘓住院,當時由先生(右)停工照顧。李佳玲攝

拉開右大腿的褲管,巧伶腿上因意外受傷時植皮痕跡仍十分明顯,提起2022年11月中意外跌傷過程,她說,自己與先生吳立國生有2子,受傷時孩子分別才3歲及1歲,過往夫妻倆與公婆租屋住在北部,自己在醫院當護佐,先生則為物流工,「每隔2-3個月我都會和先生一起返回部落娘家,那天我回到部落娘家時,

因為沒戴眼鏡,不慎踩空跌落5層樓高山谷,雖未重傷腦部,但右腿皮都翻了起來,必須拿左大腿的皮進行右腿的植皮,最令我沒辦法接受的是,醫生和我說,我有九成機率是下半身永遠癱瘓,未來要再站起很困難…。」

巧伶無奈說道,受傷後因看護費一天就要2700元,沒錢請看護,由先生留職停薪照顧,2子先託付公婆看顧,頓時家中少了2份收入,26萬多醫藥費都是親友先湊錢勉強幫忙,「那時我每晚都躲起來哭,但又怕先生看到讓他煩惱擔心,因為我知道他的壓力也很大,也很無助,想到2個孩子還小,我真的不知道未來該怎麼辦,更擔憂我和他都不能工作,生活費、醫藥費該從哪裡來。」

1年半前巧伶因意外摔下山谷造成下半身癱瘓住院。資料照
1年半前巧伶因意外摔下山谷造成下半身癱瘓住院。資料照

當時經當地原住民家庭服務中心轉介至蘋果慈善基金會,基金會記者訪視後,先從「不指定」急難金撥款2萬5000元紓困,《蘋果》暖流於2023年2月9日《護佐踩空跌落5層樓高山谷成癱 哽咽「2子還年幼」》(基金會編號:A5474),轉贈1328筆讀者捐款共89萬2265元,以開立18張支票按月兌現協助。

採訪到一半,巧伶的先生吳立國剛結束物流工作返家,4歲的長子小安蹦蹦跳跳繞在吳立國身旁吵著要跟爸爸玩,巧伶說,「很感嘆受傷後有一段時間我沒辦法陪伴在孩子身旁,尤其是小兒子當時1歲多,後來他會說話了,視訊時雖然認得我,卻不知道我是他的媽媽,也不會開口說媽媽兩個字,讓我心裡很難過,直到我完成復健跟脊髓中心重建課程,回到家裡長時間跟小兒子相處,現在他最黏的就是我,也因為有2個孩子陪伴,才慢慢走出憂鬱情緒。」

巧伶說,受傷後因有蘋果慈善基金會轉來的善款,穩定了家裡生活、房租等支出,才能夠讓自己很安穩的持續半年的復健,先生在去年5月返回物流工作,自己則住娘家,由姊姊協助照顧,並至去年10月前往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進行生活重建的課程,「只是因進行重建必須要有1人陪同,所以先聘請外籍看護協助,去年底課程結業完成訓練,雖然我下半身還是無力沒辦法動,但透過生活重建的課程,我能夠自己上下輪椅還有上廁所,可以自己照顧自己,目前因租屋處沒有無障礙空間,等到改建完成,我就能夠照顧自己,不需要看護協助。」

巧伶說孩子是讓她從憂鬱中前進的動力。李佳玲攝
巧伶說孩子是讓她從憂鬱中前進的動力。李佳玲攝

回想起這1年半來歷程,巧伶說,意外發生後,家人察覺她身心情況不對勁,帶她至身心科就醫,「每晚我閉上眼睛,總是會想到那天晚上踩空的事情,沒有辦法好好睡覺,後來醫生和我說,這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靠著藥物協助跟返回家後先生、孩子們陪伴,我慢慢能接受,慢慢走出來,甚至我到脊髓中心上課後,傷友們彼此鼓勵,相互加油打氣,給了我很大的力量,也學著接受面對這一切。」

一旁的先生吳立國也說,從太太受傷至今,謝謝公司同仁體諒包容先辦理留職停薪,還有許多認識、不認識的捐款人的協助,「我求學時曾是手球隊,過往學校教練、同學學長們看到報導都有捐款幫忙,社會大眾的心意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幫助,生活已慢慢回歸到正軌,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的,非常感謝大家。」

離開巧伶家前,她抱著孩子與先生相依說,曾經有段時間會害怕出門畏懼他人的眼光,但現在她已可坦然自在面對,預計今年9月小兒子上幼兒園後,打算重回職場工作,「我有看到許多單位、企業都有提供身心障礙者工作機會,我有護理背景,相關行政工作也能夠做,會努力朝著工作目標前進,除盼可分擔家計外,也期待有一天穩定後,我也可以捐款回饋社會。」

巧伶(左)受傷後由先生(右)協力照顧,房東已同意廁所改成無障礙空間,未來更能自理生活。李佳玲攝
巧伶(左)受傷後由先生(右)協力照顧,房東已同意廁所改成無障礙空間,未來更能自理生活。李佳玲攝

從事科技業工程師的31歲連先生2023年10月加入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行列,連先生說,因自身有投資,同時感受到投資時僅6-7成是靠自身判斷,其餘真的是運氣,因此當有獲利時,也期許自己每月固定提撥5%-10%捐助慈善團體,「去年我透過PTT(網路論壇)認識到蘋果慈善基金會,開始捐助後我感受到運氣變好,此外,我也開始會主動關注弱勢議題,希望能持續這份捐助下去。」

2022年開始捐助蘋果慈善基金會的梁先生也曾捐助過巧伶一家,梁先生分享,小時家庭環境也不好,也曾是辛苦過來的人,「多年前我曾在《蘋果日報》上看過蘋果慈善基金會,但當時我能力尚不足,後來又透過FB看到基金會報導,我認為基金會的文章很觸動人心,對於急難家庭描述很詳細,此外我也有去搜尋網路上評價,確實是可信賴的機構,因此一直持續捐款至今。」

梁先生說,自己除指定個案捐款外,也有參與「不指定」急難救助金及「助學專戶」,梁先生說:「隨著年齡增長,我的經濟狀況逐漸穩定,開始有能力去幫助別人,捐助『不指定』也是希望幫助蘋果慈善基金會這個平台能穩定經營下去,協助真正有需要的家庭。」聽到記者分享巧伶家現況,梁先生說:「對我來說捐款僅是秉持著『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想法,當有能力時就要多付出,知道他們一家因有這份幫助狀況穩定,真的很替他們開心,也希望未來越來越好!」(李佳玲/綜合報導)

蘋果慈善基金會求助•捐款專線:0809-008585  (114台北市內湖區新湖三路272號3樓)

蘋果慈善基金會感謝您,面對貧困急難家庭,您的關懷之眼未曾離開,您的善念始終同在。我們深信,這善,是人性中最有力量的情懷,我們再次謝謝您的同行,並祈願大家平安健康!蘋果慈善基金會相關服務報導皆可從蘋果慈善基金會網站更多暖流一覽:https://www.apcharity.org.tw/news

蘋果慈善基金會官方line ID:@hope85
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方式
蘋果慈善基金會作業說明
蘋果慈善基金會服務網站
蘋果慈善基金會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