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流】單親媽2癌復發求伴國一子長大 暖醫安慰「我們一起想辦法」
基金會編號:A5897
「不斷告訴自己,只要積極面對治療,一定會沒事的!」51歲單親媽阿卉(楊淑卉)1年半前罹患2期膽管癌及初期腎臟癌,去年1月完成療程,本以為可鬆口氣,未料今年3月發現癌病復發轉移,她哽咽說,相依的兒子才讀國一,身為人母,癌症的病痛和治療的不舒服從來不是最難熬的,「最難受的是擔心沒機會陪著兒子長大。」
在醫院探訪時,阿卉正住院做抗癌療程前的全身詳檢,剛做全身麻醉甦醒的她尚無法進食、飲水,病床旁無人照料,見她吃力起身自行拿棉棒沾水濕潤嘴唇。她無奈說,1年半前初次罹癌術後化療期間,曾因頻繁腹水查出卵巢長了6公分多腫瘤,醫生曾猜測是癌轉移,還好摘除卵巢子宮後化驗只是良性囊腫;去年8、9月時雙腿出現麻痛無力,醫生再次懷疑癌細胞復發轉移脊椎,還好只是椎間盤突出及脊椎滑脫,去年11月開刀治療,她休養3個多月重回職場做茶飲店時薪工掙錢養家,只是才工作1個多星期,今年3月初她感覺右手臂酸痛無力,「還以為只是五十肩老毛病」,沒想到就醫檢查真的是膽管癌復發為第4期,已轉移肝、骨,「檢查期間,我一直想,會不會跟以前一樣只是虛驚一場,只是結果沒有那麼幸運。」
阿卉哽咽接著說,她初次罹癌時,「醫生曾說我這個病比較凶,不好對付,完成療程後我定期追蹤,生活作息和飲食也盡量正常,沒想到還是這麼快就復發。」阿卉說,確診癌復發後,當下她哭著問醫生,「怎麼辦!我的肝還能切嗎?」 醫生安慰說,「現在還有標靶,還有新藥要推出,妳就努力撐,我們一起想辦法。」阿卉說,目前針對骨頭的癌症先做放療,肝部份則先安排手術切除,後續則視健保藥物申請情況做化療或標靶。
隔日阿卉出院後,記者再到租屋處訪視,她與兒子小笙住在透天厝改建約5坪大隔間套房裡。阿卉說,過往曾有過2段離異婚姻,初次結婚生2女1子,離婚後1子由前夫監護撫養,2女從小由住外地的娘家手足幫忙養大,與她感情疏漠;她與第2位前夫育有現13歲、讀國一的兒子小笙,5年多前離婚後孩子由她監護撫養至今,而前夫已在約1年前往生;病前靠她做茶飲店時薪工及煮飯幫傭每月共約2萬餘元,母子租屋生活。
提及過往,阿卉說,2016年、那時第二段婚姻前夫突發中風、左側手腳偏癱,當時小笙才3歲多,經醫院社工轉介蘋果慈善會基金會協助,轉交67萬餘元各界愛心,以開立支票按月兌現協力1年半時間,「當時我可以安心把前夫照顧到復元。」阿卉說,日子就這樣穩定1年多,約2018年,前夫精神出現異常,夫妻在約5年前離婚,而前夫也在1年前去世。
阿卉說,1年半前她初期罹癌時,「我手頭沒存款」,靠著申請公所急難救助金、教育部學產基金及醫院社工轉介多間民間慈善資源共約20萬元,加上娘家二姊不時資助,才得以應付醫療及期間生活開銷,沒想到只是如今她癌症復發,她憂泣:「我活到這年紀,人生什麼都沒有,只剩小笙在身邊,他從小跟著我吃苦,我只求老天爺至少讓我陪孩子到成年,不要放他一個人。」
記者採訪過程中,讀國一的小笙話不多,他說,媽還沒罹癌前,其實身體就常出問題,仍辛苦做事,「像過去工作太操勞,右手臂肌肉拉傷、常痛到舉不起來,總是到診所打針、休息1、2天就再工作。」小笙說,這次媽的病很嚴重,從以前到現在,「我也不能幫她做什麼,只能盡力分擔家務,讓她不會太累,希望她能好,能好的快一點,不求這個病不留痕跡,只希望她能恢復到可以正常生活。」
阿卉不捨說,兒子嘴上不說,但其實很擔心她,「平時我休息如果睡太久了,他會搖我一下,看我有反應,他才會安心。」阿卉說,她常跟兒子交代,「如果媽媽早上叫不醒,或是跌倒、人突然不能動了,要他打電話叫救護車,或是去對面房間敲門向鄰居求救,要他一定要記得。」阿卉慨嘆說,朋友說她教兒子這些事,無形中是給孩子壓力,讓他覺得媽媽是不是快走了,「但我娘家親戚都住外縣市,若遇突發狀況,我們只能靠自己,只能殘忍的強迫小笙要堅強處理事情。」
住在阿卉住處對面的鄰居阿妤說,過去她與阿卉只是點頭之交,「直至去年11月見阿卉穿著護腰、走路跛腳,主動開口詢問關心,我才知道她生病了。」阿妤說,套房禁止開伙,大家都吃外食,如今阿卉癌症復發,身體虛弱,「平時會幫忙買三餐,如果有空,也會騎車載她回診就醫,相逢就是有緣,小笙年紀還小,我能幫盡量幫。」
阿卉工作的茶飲店老闆娘說,阿卉原本是店裡常客,彼此見面常聊天,2年多前碰到她失業,「我也是單親媽,阿卉年紀比我大、孩子卻比我的小,她生活的苦我能體會,便要她來上班。」老闆娘說,阿卉一直很堅強,初次罹癌時,「還是硬撐著邊做化療、邊工作,直到副作用太嚴重了才停工休息;前陣子脊椎開完刀,休息沒3個月,她也是穿著護腰來工作,沒想到沒做幾天就發現罹癌復發,我跟阿卉說,要她先治療,等到身體許可,隨時都可以回來上班。」
家扶中心社工說,阿卉母子感情很好,小笙乖巧懂事,家長過往也努力工作、重視孩子的教育學習,原本每月補助3400元,1年半前家長罹癌後,提高補助每月為5100元,也因小笙上國中後英數成績較差,家扶也提供學習資源補助每月4000元,家長每月自付1000元,讓小笙接受校外課後輔導,期待能提供學習成績。
小笙學校導師說,小笙在校很少提到媽媽病況,但心情難免受影響,「見他下課時常沉默坐著、沒與同學互動,我就知道媽媽可能住院了,會主動關心了解,學校正協辦校內急難金3000元,我會持續關懷,跟小笙說有情況隨時跟老師講。」
阿卉娘家父母已往生,手足6人,她排行老么,阿卉二姊阿微說,阿卉長年在外地工作生活,她第1段婚姻所生2女由她和其他4兄姊合力養大,「阿卉和2個女兒幾乎沒有互動。」阿微說,畢竟阿卉另組家庭,長年沒在2個女兒身邊,也沒盡到養育責任,「女兒們有這種反應,我能理解,她們也曾提過想上法院進行免除撫養義務的訴訟,母女關係變成這樣,我不知怎麼說。」阿微說,她和其他手足都做基層工作,「我們都要做事才有飯吃,各有各的困難」,自從阿卉1年多前初次罹癌時,她已陸續資助4、5萬元,沒想到癌症又復發,「我很想幫小妹,但心有餘力不足,能再幫的不多。」
長期關注貧窮社會救助的台灣活力老化推展協會理事長吳玉琴表示,對於貧窮急難家庭的救助,蘋果慈善基金會的協助方式是希望藉由提供一段時間的經濟支持,待急難結束,一家可穩定生活、翻轉人生。「對於阿卉一家來說,當年前夫中風時,蘋果慈善基金會提供及時的援助,讓前夫得以復健至手腳恢復功能,奈何一家生活無法重回正軌。」吳玉琴強調,如今阿卉單親育兒,但卻罹癌無力承擔家計,孩子才讀國一,「患者如果能安心治療,身心壓力不會那麼大,或許能再多陪伴、教育孩子一些時間,若有天母親不在了,孩子身心得以正常發展,將來也能自立生活。」
醫院社工表示,阿卉母子為中低收入戶,孩子18歲以下免減健保費,阿卉之健保、國保保費也可部份減免,每月領家扶補助5100元,房租扣除租屋補助每月2460元,阿卉初次罹癌時,醫院已轉介多間社福單位申請單筆補助,癌復發後,許多單位短期間無法再次申請,經評估再轉介蘋果慈善基金會。蘋果慈善基金會訪視後已從「不指定」捐款提撥急難金暫紓困窘。(韓旭爾/綜合報導)
基金會編號:A5897 線上捐款
蘋果慈善基金會求助•捐款專線:0809-008585 (114台北市內湖區新湖三路272號3樓)
蘋果慈善基金會感謝您,面對貧困急難家庭,感謝您的關懷之眼未曾離開,您的善念始終同在。我們深信,這善,是人性中最有力量的情懷,我們再次謝謝您的同行,並祈願大家平安健康!蘋果慈善基金會相關服務報導皆可從蘋果慈善基金會網站更多暖流一覽:https://www.apcharity.org.tw/news
參與蘋果慈善基金會服務,您可利用線上信用卡、信用卡傳真刷卡、郵政劃撥、ATM轉帳、銀行匯款及郵寄現金與支票,上述捐款方式,您可點選基金會捐款方式一覽: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方式
您指定透過蘋果慈善基金會轉贈的善款,蘋果慈善基金會均全數轉交指定對象;如蒙您「不指定」捐款,即共同匯入「急難救助金」,支持本會服務個案第一時間紓困及弱勢社福團體服務計畫,以及支持刷卡與郵政劃撥所需金融機構手續費與人事行政費。非常謝謝您與我們攜手向前。
蘋果慈善基金會服務專線:
0809-008585,02-66009980
蘋果慈善基金會官方line ID:@hope85
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方式
蘋果慈善基金會作業說明
蘋果慈善基金會服務網站
蘋果慈善基金會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