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蘋果】父逝後守護母親及妹妹 年輕兄弟在社會3年前社會伸援下可畢業扛家
「今年6月次子也要從大學畢業了,我想跟先生說,你的2個兒子都很乖很懂事,沒有辜負你期待都完成大學學業,老大2年前開始工作,幫忙家計,你在天上可以不用再擔心我們了。」51歲的阿萍(郭媛萍)看著身旁24歲兒子阿昱向已在天之靈的先生說道。阿萍說,3年前,先生阿海因腦出血中風住院4個多月後仍難敵病魔過世,他生前最掛心就是孩子,只是他一離開,就像是家中的大樹突然倒了,「謝謝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3年前給予的協助,因為有你們的幫助,2個孩子能完成大學學業,讓我們走過最困難的時候。」
傍晚,記者來到大街旁的一間檳榔攤,阿萍正在店內忙著包檳榔,店內後方的沙發上,24歲長子阿昱正陪著就讀國1的妹妹小晏寫作業。阿萍說,過往與先生一起承接五金加工廠工作,但從先生病逝後,因先前脊椎壓迫舊傷,無力再做負重工作,剛好1年前朋友檳榔攤要頂讓,因此決定頂下檳榔攤,雖然工作時間從上午7點到晚上11點,工時較長,但至少不用負重工作。現在長子已大學畢業工作分擔家計,等到今年6月就讀大四的次子畢業後,自己肩上壓力就減輕許多。
細數著這些年生活,阿萍說,與夫阿海生有2子,年齡較小的小女兒小晏,則是姊姊阿惠所生的小孩,姊姊因生活困難無力扶養小晏,夫妻倆沒有女兒也很愛小孩,所以在小晏出生後1個月就辦理收養。阿萍接著提到,過往夫妻倆同在五金加工廠承攬「廠內外包」工作養家,分工合作做金屬加工,這份工作做了21年,直到3年前阿海倒下。提起先生腦中風過程,阿萍緩緩說著,阿海原有高血壓,但不固定服藥,那天他送女兒上學後,才剛回家沒多久,就說頭暈不舒服,「接下來我要叫先生上班,發現他怎麼都叫不起……因此趕緊送他至醫院,只是原先他還能講幾句話,沒想到術後就變成類似植物人了。」
阿萍說,先生從發病到離開將近4個月,從加護病房轉入普通病房,後又住進養護中心,原以為他出院能夠到養護中心狀況已較穩定,沒想到卻在住進養護中心沒幾天又因敗血症送醫,就再也沒回家了,才50歲就離開人世。阿萍感嘆說,夫妻倆一起工作,阿海捨不得讓她太累,總嚴格控制工作時數,要她1天不超過6小時,但自己卻每天工作12至14小時,原2人收入還能支應家計,只是2008年遇到全球金融風暴後,代工訂單不穩,月收入驟降到4萬,為讓孩子安心讀書,先生還兼做跑貨運、木工、板模等工作,但生活還是不足,只好跟當鋪、公司、親友借款周轉,阿海突過世,自己不僅心情上難以面對也不知道未來該怎麼辦,「先生病倒前,他本想未來退休回老家,所以將勞保一次領出,一部分用來還過往積欠債務,剩下的一部份,則是住院那4個月醫藥費、生活費開銷。」
阿海病倒後,教會得知家中狀況,轉介至當地原家中心,2022年經原家中心社工轉介至蘋果慈善基金會,基金會記者訪視後,先從「不指定」急難金撥款2萬元紓困,《蘋果》暖流於2022年6月2日披露家中困境《男送幼女上學突倒下120天離世 婦堅強前進》(基金會編號:A5345),轉贈讀者捐款共87萬6790元,以開立25張支票按月兌現協助。
阿萍說,阿海幽默風趣,在朋友、親戚間都有好人緣,有他在的地方就有笑聲,且十分顧家,無論是彈吉他、做木雕跟雕塑都難不倒他,對孩子興趣更是全力支持,「他工作十分拼命,幾乎都是早出晚歸,還好孩子們知道他的辛苦,因此上大學也都盡力打工減輕家中負擔,長子讀服裝設計科,先生也很期待參加他們的畢業製作發表會。」
長子阿昱接著說,爸倒下時,自己讀大三,正在準備畢業製作,一直盼望全家人能參與他的畢業發表會,「我的畢製主題是太魯閣的景色,有好幾次爸開車載著我們返花蓮老家,從中橫公路返回花蓮途中,會經過太魯閣時,當時我透過車窗看出去景色,外面下著雨,太魯閣峽谷氣勢磅礡的樣子,對我來說,這份畢業製作更是包含著我和爸爸全家人一起的回憶。」阿昱說,爸走後自己跟弟弟曾一度想休學,但畢竟爸最大心願就是希望他們能從大學畢業,「因此我告訴自己,若我輕易放棄了,那就太對不起爸爸了。」
2年前,阿昱畢業製作通過校內選拔登上高雄衛武營舞台走秀,家人也到場支持,雖然父親缺席了,但對阿昱來說,他終於實現對爸爸承諾,現更可幫忙撐起家計。阿昱說,畢業後雖想從事服裝設計類工作,但為了能先幫忙家計,因此當完兵後返家與母親跟小妹同住,現於日系品牌二手店上班,每月3萬多薪水剛好可敷家計及弟弟就學生活費,「謝謝每一位捐款人協助,真的非常感謝在爸爸離開,我們最無助時給予的幫助。」
阿萍說,先生走後,自己內心失落了好一陣子,對未來充滿迷惘,是社會愛心善款穩住家庭讓孩子可繼續就學,「我很欣慰兒子們都很乖巧懂事,現在他們都要畢業,更期盼可以對於社會有貢獻,回報大家的愛心。」記者也電訪就讀視覺傳播科系大四的次子阿晟,阿晟說,目前他也正在準備畢業製作,預計將參加台北新一代設計展,「爸離開時我才讀大一,若不是因這份資助,我是沒辦法繼續念書,必須休學幫助家計的。」
阿晟說,現能朝著興趣努力,都是因為捐款人這份強而有力的後盾,讓自己跟哥哥繼續升學,「我原也在水果店打工,但升上大四後為了準備畢業製作,只能先暫停打工,我一直都記得爸曾跟我和哥哥說過,一定要好好顧家跟媽媽、妹妹,所以哥一畢業就開始工作養家,還幫忙我的生活費,我和哥哥能夠從大學畢業,並且往自身興趣發展,也都是因為有你們的愛心。」
2017年開始以母親「黃濨慧」名義參與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的張先生,每月固定捐助「指定個案」、「助學專戶」及「不指定急難救助金」。張先生提到,其實從20多歲出社會就盼能捐款回饋社會,但這個念頭埋藏內心已久,到了30歲時才決定要一定要付諸行動。張先生也分享,這些年來皆用母親名義捐款,因自身也是母親單親扶養長大,所以除了想透過捐款謝謝母親外,在捐助個案上對於單親媽育子更是能夠感同身受,「記者與我分享阿萍夫逝後單親養育3個孩子,知道他們因捐款人幫助,能有穩定的生活,真的覺得很欣慰。」(李佳玲/綜合報導)
蘋果慈善基金會求助•捐款專線:0809-008585 (114台北市內湖區新湖三路272號3樓)
蘋果慈善基金會感謝您,面對貧困急難家庭,您的關懷之眼未曾離開,您的善念始終同在。我們深信,這善,是人性中最有力量的情懷,我們再次謝謝您的同行,並祈願大家平安健康!蘋果慈善基金會相關服務報導皆可從蘋果慈善基金會網站更多暖流一覽:https://www.apcharity.org.tw/news
蘋果慈善基金會官方line ID:@hope85
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方式
蘋果慈善基金會作業說明
蘋果慈善基金會服務網站
蘋果慈善基金會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