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7

【暖蘋果】9年前社會愛心讓5口家重拾幸福 癌男感恩「不用愁煩生計放心養病」

採訪/攝影 仲芝蓉

採訪時,現年49歲的阿龍(潘俊龍)接回17歲讀高二小馨和13歲讀國一小愛倆女兒,姊妹倆參加全中運回來,43歲太太阿娟(李惠娟)在廚房煮晚餐。阿龍白天做綁鋼筋鐵工、太太在家庭式電子廠上班,夫妻合力撐家,9年後再見到阿龍,雖然他左臉頰留有一道疤痕,但說話和進食都已和一般人一樣。阿龍不忘9年前社會恩情說:「當年感激有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幫忙,我可以安心休養,現在的我跟生病前幾乎一樣,能再工作撐家,很感恩。」

阿娟回述,先生20多歲就發作痛風,都忍痛做綁鐵工,未料9年前得頰黏膜癌三期,當時先生40歲,3子女分別讀小六、小三和幼兒園中班,家裡原靠先生鐵工月賺3萬多,自己在電子廠上班賺1-2萬,夫妻收入扣掉房租、5口生活費後就很吃緊,先生生病前家中積蓄只有2萬元。

左圖為2016年當時40歲的阿龍(右)罹左頰黏膜癌三期治療中,次女(中)當時才4歲幼兒園中班,長子11歲讀小六、長女9歲讀小三,太太需照料阿龍也難分身工作。仲芝蓉攝。右圖為2025年49歲阿龍(右一)分享自己病後休養2年多,康復返回工作,旁為17歲長女小馨(左二)現讀高二、13歲次女小愛(右二)讀國一,與太太阿娟,一家人感恩9年前有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幫助,阿龍得以休養恢復健康,闔家平安。仲芝蓉攝
左圖為2016年當時40歲的阿龍(右)罹左頰黏膜癌三期治療中,次女(中)當時才4歲幼兒園中班,長子11歲讀小六、長女9歲讀小三,太太需照料阿龍也難分身工作。仲芝蓉攝。右圖為2025年49歲阿龍(右一)分享自己病後休養2年多,康復返回工作,旁為17歲長女小馨(左二)現讀高二、13歲次女小愛(右二)讀國一,與太太阿娟,一家人感恩9年前有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幫助,阿龍得以休養恢復健康,闔家平安。仲芝蓉攝

2016年8月,阿龍開刀切除臉上腫瘤,並用大腿肉補臉,術後左臉腫了一顆大球,阿龍回憶當時醫生要他休養半年至1年,還要再開刀。當時阿龍的同學在公所社會課工作,得知他的狀況,除了幫忙申請急難金外,2016年8月底社會課長陳惠娟也協助轉介蘋果慈善基金會關懷。蘋果慈善基金會記者訪視後,先自「不指定」捐款提撥急難金3萬元暫紓窘困,《蘋果》暖流於2016年10月13日披露家中困境《男忍痛風做工養家卻罹癌 5口斷炊》(基金會編號:A4041),蘋果慈善基金會再轉贈1609筆讀者捐款共177萬9659元,開立36張支票,按月兌現撥款幫忙至2019年9月。阿龍說,幸運的是,自己術後約一年,確定不用再開刀治療,癌細胞沒有擴散,只需固定回診追蹤,並動整形手術。

阿娟感謝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先生現持續每半年回診,「當年還好有這筆善款我能全心照顧他,不用憂心房租生活、及孩子們上學。先生休養1年狀況比較穩定,我先返回工作,原本他也想去工作,但我勸他要好好調養身體,所以家中就靠我電子廠工作薪水1-2萬元,加上中低收入戶,雖無補助但能減免孩子就學和健保支出,和蘋果慈善基金會按月兌現4萬元,負擔5口租屋生活」。

2016年《蘋果》周日暖流報導《「家得靠我養」 癌男盼再工作》(紅框處),披露阿龍困境。仲芝蓉翻攝
2016年《蘋果》周日暖流報導《「家得靠我養」 癌男盼再工作》(紅框處),披露阿龍困境。仲芝蓉翻攝

阿龍接著說,少了要愁家裡開銷的壓力,心裡才真正放鬆能休養,只是術後頭半年,「臉頰腫起一顆球,心情很鬱悶也不敢照鏡子,很封閉自己,常對家人發脾氣,連小孩看到我都怕,不太敢跟我說話」。阿龍也說,當時固定到陽光基金會復健,看到很多燒燙傷者臉上或身上都有疤痕,「頓時,我醒悟過來,不能永遠封閉自我,因此開始跨出門接觸人群」。

阿娟在旁補充,那陣子先生術後因嘴巴張不開,約1年時間只能灌食流質營養品,切大腿肉補臉,所以腿也沒什麼力氣。臉頰術後靠努力按摩、做復健,讓嘴巴能張開,先生慢慢進步到能喝稀飯、吃菜粥,後來才可以正常吃飯。阿龍告訴記者,術後2年內動了2次整型手術,至今臉上只留下一道疤,「每次整型費用就要6萬,這些費用也因為有當時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的幫助才能支應,謝謝大家的愛心讓我能好好休息。休養時,只要有空我會帶孩子們去爬山,當作鍛鍊腳力,前後休息2年體力完全恢復才再去做綁鐵工」。

客廳櫥櫃裡,擺滿阿龍兒子籃球比賽、和2女兒田徑比賽的獎牌。阿娟說,20歲長子小晨去年高中畢業已入伍簽志願役,「小晨知道家裡辛苦,國中畢業時便想考軍校幫忙家裡,但沒考上,去年高中畢業入伍簽志願役,薪水幫忙付房租、每月也給孝親費」。現年17歲讀高二的長女小馨說,自己在小學五年級時加入田徑隊,跑出不錯成績,國中讀體育班,妹妹受影響也練田徑,「今年是我第二次參加全中運,對手太強我沒得名,但會繼續努力,接下來高三準備升體育大學,學科和術科都要加強」。一旁13歲讀國一次女小愛接著說,自己這次去全中運觀摩,沒參賽,「小時候就覺得姊姊很厲害,我喜歡跟姊姊一起」。說著小愛拿出今年4月,姊妹倆參加鄉運,包辦400公尺賽跑冠亞軍,「姊姊還破大會紀錄」!

現年17歲讀高二小馨(左)和13歲讀國一小愛姊妹倆為學校田徑校隊,常參加比賽獲獎。仲芝蓉攝
現年17歲讀高二小馨(左)和13歲讀國一小愛姊妹倆為學校田徑校隊,常參加比賽獲獎。仲芝蓉攝

阿娟以手機通訊軟體打給在軍中的小晨,他說,爸爸生病時自己讀小六,對蘋果慈善基金會記者來訪有印象,「很感謝你們幫忙,爸媽教我們要記著社會恩情,以後有能力,也要幫助有需要的人」。長女小馨也回述,記得那時媽在醫院照顧爸,兄妹3人寄住阿姨家,「那時候我讀小三,其實心裡很害怕,怕爸爸的病治不好,還好後來恢復健康」。13歲次女小愛告訴記者,還記得以前幫爸爸按摩臉,「其實爸爸原本喜歡搞笑,我就盡量想辦法逗他開心」。

看著姊妹倆你一言我一語嬉戲,阿龍感慨說,現在知道健康很重要,菸、酒、檳榔這些不好的東西,都不再碰,也規律作息、早睡早起。阿龍自省,其實生病前2年,有次痛風發作就醫,醫生竟然要自己去做口腔檢查,「我整整拖2年沒去檢查,直到臉頰腫起才看醫生,已確診癌症三期。所以朋友現在看我不吃檳榔很好奇,我就以自己的例子告訴他們,能不碰就不碰,也勸有吃檳榔的朋友快去檢查,早發現、早治療」。阿娟對家中現況十分感恩,以前先生常熬夜,「病癒後作息改成早睡早起,現在很珍惜身體健康」。

阿龍現年20歲的兒子小晨(左)去年高中畢業,志願役入伍餞行聚餐,旁為次女小愛開心合照。親友提供
阿龍現年20歲的兒子小晨(左)去年高中畢業,志願役入伍餞行聚餐,旁為次女小愛開心合照。親友提供

公所前社會課長陳惠娟現職文化觀光產業課長說,公部門在第一時間給予急難救助,但僅能緩解1至2個月生活紓困,而罹患癌病通常需要半年至1年以上休養,家庭支柱突然倒下,家中孩子生活、就學都成問題,「當年還好有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幫忙,讓阿龍安心休養,康復後再工作撐家」。

2011年加入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行列的褚世宇說,自己是想找一個管道捐款幫助人,看到《蘋果日報》暖流版而認識蘋果慈善基金會,於是開始以線上刷卡捐款,「每天報導的家庭實在都很辛苦,所以我盡力每一案都捐」。聽到記者分享他曾捐助的阿龍家近況,褚世宇先生欣慰表示,很替阿龍一家開心,「平安度過難關,真是太好了」!從事室內設計業的褚世宇繼續說,自己學佛,深信因果,積聚福報助人就是助己,不僅心靈滿足,看到別人因得到幫助而平安,自己也得到歡喜快樂,「我也跟朋友分享蘋果慈善基金會網站上的報導,轉貼報導連結給他們看,鼓勵大家一起行善」。(仲芝蓉/綜合報導)

蘋果慈善基金會求助•捐款專線:0809-008585  (114台北市內湖區新湖三路272號3樓)

蘋果慈善基金會感謝您,面對貧困急難家庭,您的關懷之眼未曾離開,您的善念始終同在。我們深信,這善,是人性中最有力量的情懷,我們再次謝謝您的同行,並祈願大家平安健康!蘋果慈善基金會相關服務報導皆可從蘋果慈善基金會網站更多暖流一覽:https://www.apcharity.org.tw/news

蘋果慈善基金會官方line ID:@hope85
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方式
蘋果慈善基金會作業說明
蘋果慈善基金會服務網站
蘋果慈善基金會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