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蘋果】12年前捐助恩情3兄弟長大了 單親媽憶亡夫謝「給他們有不一樣的人生」
現年59歲的阿珍(秦玉珍)拿著先生畫作追憶,「這是先生生前的畫」。書櫃頂上,幾張泛黃圖紙,除了有她么兒美術畫作,還有一張阿珍先生生前坐臥病榻,畫下的鄉間老家古厝遺作。一旁現年22歲讀大四的么兒小勳補充說,爸是做泥水工的,畫畫無師自通,可惜留下不多,還記得這是爸生病住院時,隨手拿要回收拆開壓平的紙盒背面,就這樣畫下老家的房子,「我現在念圖文傳播科系,未來希望畫出更多屬於我們家的故事」。
屬於阿珍一家的故事,要從12年前說起,先生阿良當時44歲肝硬化末期,惡化到必須換肝保命。兩人育有3個兒子,當時才讀高中、國中和國小,全家5口僅靠阿珍在工廠當會計收入2萬多元支撐,2013年時她既擔憂先生醫療費,更憂心3個兒子未來的生活。阿珍回述,雖然先生最後沒有等到換肝,2014年底病逝,「2013年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開始幫忙一年半左右,全家得以陪先生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也讓生活逐漸回到正軌」。
採訪時,阿珍剛結束一天的工作返家,現年59歲的她依然任職會計,3個兒子也平安長大了,26歲次子奇瑋在消防局服務已5年,22歲么兒小勳就讀大四,而從讀大學開始到外縣市租屋的28歲長子承恩,目前就讀博士班第3年,並於中研院兼任研究助理,「很感恩,兒子們長大了,有不一樣的人生」。
回憶起2012年底先生罹病的狀況,阿珍說,夫妻倆在高職時期相識,是姊弟戀差3歲,戀愛十年後才結婚。先生很顧家,但因工作不順,逐漸失意進而酗酒,導致肝病惡化。那年,兒子們分別是高一、國二及小四,生活與醫療壓力讓她身心俱疲。「每當他肝昏迷時就會失去意識,甚至大小便失禁,我經常請假被扣薪,一個月僅賺一萬多元。」她說,醫生建議換肝才能挽救生命,但她血型不合無法捐肝,大兒子當時才16歲,未滿18歲無法捐贈。
2012年底,阿珍向當地公所求助,公所除申請急難救助,評估阿珍家僅領有家扶補助每月5100元,慈濟撥單筆急難金,而阿珍照料病夫難分身工作,5口醫病家計難撐持,公所承辦員再將阿珍家況轉介至蘋果慈善基金會。蘋果慈善基金會記者訪視後,先以「不指定」捐款提撥急難金2萬5000元暫紓窘困,《蘋果日報》暖流於2013年2月19日披露家中困境《兒盼成年 想捐肝救父》(基金會編號:A2995),蘋果慈善基金會再轉贈845筆讀者捐款共59萬4757元,開立16張支票,按月兌現撥款幫忙至2014年7月。蘋果慈善基金會持續追蹤,2014年底阿珍先生病逝後,保險理賠100萬元陸續於2015年用於房貸、及償還親友20多萬,考量阿珍單親撫養3就學子辛苦,2016年初再從「不指定」捐款提撥過好年單次補助關懷。
阿珍感恩地說,謝謝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幫助,撐過最艱難時刻,2017年高中畢業的次子奇瑋進警專,當時讀大二的長子和高一么兒也在學業上表現優異,領獎學金,「很感恩社會這麼多善心幫助我們家,至今家裡生活已穩定。」22歲讀大四么兒小勳則回憶,雖然當時自己才讀小四,但每天放學都到醫院陪爸爸,而且自己是家中唯一會幫爸爸打胰島素、換尿布的人,「印象中接受大家捐款後,爸爸有一陣子身體比較好,還想去打工幫家裡分擔」。小勳還說,上大學後自己開始騎摩托車,會去找以前小時候爸爸帶自己去吃過的麵店、滷肉飯攤,回味回味,現在還是很想念爸爸。26歲次子奇瑋接著說,媽常告訴3兄弟,家裡有困難時曾接受幫助,未來有能力也要幫助別人,「所以高中畢業時我想減輕媽媽負擔讀警專,2019年畢業就決定加入消防體系,分擔家計,也能助人」。
阿珍說,如果當時沒有蘋果慈善基金會的幫助,自己再怎麼堅強,也無法一邊照顧先生、一邊撐起整個家,「當年孩子還小、經濟又窘迫,是大家讓我們多陪他走過最後一段路,留下珍貴回憶」。阿珍也說,3個兒子從小努力讀書領獎學金,後來也自己打工,讀書從不讓她操心,「每當回想這段路,雖然很苦,但兒子們懂事又爭氣,一切都值得。」阿珍還說,自己曾經處在最無助的低谷,如今孩子們都有自己的方向與未來,「很感動,相信日子會越來越好」。
之後,記者再到現年28歲的長子承恩的研究室附近採訪,他回述過往遺憾說,爸2014年底過世時,遺憾自己還差4個月就滿18歲,無法捐肝救父,爸也沒法看到他高中畢業。承恩說,自己立志從事學術研究,「當年若沒有大家幫忙,我根本撐不過高中,現在能走到這一步,很感謝你們」。
在工廠上班的宋先生2012年加入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行列,每月固定以匯款方式指定捐助個案,他說,當年在《蘋果日報》看到暖流報導,於是盡自己的能力幫助每一個家庭,「因為宗教的機緣學習到要常助人,發揮人溺己溺精神,我很相信行善能產生正向循環,每個人都出一分力,集結起來就是很大的助力,世界就有希望更和諧、未來更好」。
宋先生瞭解到因《蘋果日報》停刊,過去由《蘋果日報》全部支付的蘋果慈善基金會急難救助捐款手續費、人事行政運作等費用,在2021年9月後由「不指定」捐款支出,故他也加入「不指定」捐款,讓蘋果慈善基金會在用於急難救助金之外也能持續運作,「慈善機構的運作是需要費用的,這部分需要捐款人的支持與鼓勵」。而宋先生在聽到記者分享2013年協力的阿珍一家如今平安,3個兒子平安長大,各有所成就,他溫和而謙虛表示:「這樣很好,不過給出去的祝福就不再掛念,不求任何回報,孩子們未來有能力再幫助別人,願這份善念廣傳天下。」(仲芝蓉/綜合報導)
蘋果慈善基金會求助•捐款專線:0809-008585 (114台北市內湖區新湖三路272號3樓)
蘋果慈善基金會感謝您,面對貧困急難家庭,您的關懷之眼未曾離開,您的善念始終同在。我們深信,這善,是人性中最有力量的情懷,我們再次謝謝您的同行,並祈願大家平安健康!蘋果慈善基金會相關服務報導皆可從蘋果慈善基金會網站更多暖流一覽:https://www.apcharity.org.tw/news
蘋果慈善基金會官方line ID:@hope85
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方式
蘋果慈善基金會作業說明
蘋果慈善基金會服務網站
蘋果慈善基金會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