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4

【暖蘋果】女孩成為社工也為人母 13年前社會善心助中風父現享天倫

採訪/攝影 仲芝蓉

午後,記者隨台中市都會西區原家中心社工依路恩‧卡拉琺鞍驅車前往案家發送物資,現年32歲的布農族依路恩從事社工工作已8年,她說,雖會疲累壓力也大,但心中滿懷感恩,「我相信一切都是上帝在計畫中的安排,13年前,我的爸爸中風病倒,3姊弟都還在讀書,當時也是台中市都會區原住民家庭婦女中心(改制前名稱)幫忙找資源,我們受助度過難關,後來我也當社工,成為助人者」。

送完物資時間接近傍晚,記者再隨依路恩回娘家探望雙親,她3年前結婚成家,現年62歲母親阿華歡喜見到依路恩說,她34歲姊姊也出嫁了,姊妹倆每周三晚上會回來,帶自己和先生上教會參加禱告會,26歲么兒大學畢業去年退伍開始在服飾店工作,現只剩么兒還住家裡跟自己和先生作伴。阿華開心眨著眼,展示雙眸上華麗的睫毛說,長女做美容工作室,「這是今年的母親節禮物」。

右圖為2012年阿華(右)握著中風倒下先生阿鑫的手,祈求上帝保守康復。張嘉恬攝。左圖為2025年現年65歲阿鑫(右二)經復健恢復自理能力,現62歲太太阿華(右一)雖於2年前罹一期口腔癌,手術後病況穩定,32歲出嫁次女依路恩(左二)成為助人社工,時常返家探望,26歲么兒拉卡斯也大學畢業穩定工作。仲芝蓉攝
右圖為2012年阿華(右)握著中風倒下先生阿鑫的手,祈求上帝保守康復。張嘉恬攝。左圖為2025年現年65歲阿鑫(右二)經復健恢復自理能力,現62歲太太阿華(右一)雖於2年前罹一期口腔癌,手術後病況穩定,32歲出嫁次女依路恩(左二)成為助人社工,時常返家探望,26歲么兒拉卡斯也大學畢業穩定工作。仲芝蓉攝

阿華感激回述,13年前先生中風病倒,感謝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幫忙,他能穩定復健而有所進步,且3子女當時就讀大二、大一和小六就學能不受影響,「那時我不能不工作,暑假時3子女輪流顧,他們開學就由我姊姊來幫忙,靠我薪水2萬多,加上蘋果慈善基金會善款按月撥2萬元,先生復健1年多,總算能走路,現在回想那時候的辛苦還是會哭。只是沒想到我在2年前發現得口腔癌一期,還好手術切除腫瘤和淋巴,現維持每半年追蹤就好,困難中我一直禱告、祈求,感謝上帝保守」。一旁阿華65歲先生阿鑫(鍾鑫)目前右半身仍較無力、走路跛腳,他咬字不清表達:「感謝主……感謝你們幫忙。」

2012年4月阿鑫腦出血中風,僅靠太太阿華在腳踏車工廠薪水2萬多元,無力負擔3子女就學開銷和醫療費,當時台中市都會區原家中心社工得知阿華家況,協助轉介蘋果慈善基金會共同關懷。蘋果慈善基金會記者訪視後,先從「不指定」捐款提撥急難金2萬5000元暫紓困窘,《蘋果》暖流於2012年7月2日披露家中困境《少女打工助家計  省吃3餐》(基金會編號:A2809),蘋果慈善基金會再轉贈757筆讀者捐款共47萬9839元,開立22張支票,按月兌現撥款幫忙至2014年5月。阿華感恩說,當時先生通過身障鑑定,家中也有低收補助,孩子們都打工,加上自己腳踏車工廠薪水,收入共4萬多,「很感謝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去年退休前我也還完房貸,感謝主恩典,保守我們能繼續走下去」。

2012年《蘋果》暖流報導《少女打工助家計  省吃3餐》,披露阿華家困境。仲芝蓉翻攝
2012年《蘋果》暖流報導《少女打工助家計 省吃3餐》,披露阿華家困境。仲芝蓉翻攝

阿華回述,夫妻老家都在深山部落,早年下山到大都市做綁鐵零工,3子女陸續出生後定居台中,貸款買下中古公寓,先生改做開車送貨工、自己找到腳踏車工廠工作,先生重視教育栽培小孩,「收支雖緊,但想就只辛苦那幾年,熬到孩子們讀完書就好,沒想到先生突然病到」。

依路恩說,自己和姊姊從國中開始寒暑假到餐廳打工,負擔自己生活費,知道賺錢辛苦,省吃儉用,所以考大學時,就想一定要上國立學校省學費,「沒想到讀大一時,爸爸中風倒下,家中頓失經濟支柱,當時弟弟才小六,我和姊姊原本面臨休學扛家計,真的感謝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那時候的幫忙,讓姊妹倆不受影響完成學業」。依路恩繼續說,自己也是在升大學那年暑假,到原住民文化館打工,認識了台中市都會區原家中心,「我推甄錄取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大學時在花蓮當地協會打工當課輔老師,對社工產生興趣,輔修社工學分,畢業後回到台中市都會區原家中心當社工」。

採訪當天休假的阿華26歲么兒接著說,爸病倒時自己小學將畢業,記得蘋果慈善基金會記者來拍照,「我也是國中開始打工,高中畢業獨召上國立暨南大學,去年退伍開始在服飾店工作,很感謝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當年幫助,姊姊們陸續出嫁,媽去年也退休,現在我扛家,很感恩一切平安」。

阿鑫(左)與太太信仰虔誠,在禱告中感恩上帝一路看顧保守。仲芝蓉攝
阿鑫(左)與太太信仰虔誠,在禱告中感恩上帝一路看顧保守。仲芝蓉攝

依路恩和姊姊婚後各育1女,現都1歲多,姊姊一家3口在外租屋,依路恩和先生也另租屋,女兒平日則由住深山部落老家的公婆照料,她說和先生打算等女兒上幼兒園,就接到市區同住上學。接著拿出手機打開通訊軟體和女兒視訊:「麻麻、麻麻(兒語:媽媽)。」1歲多女兒正牙牙學語可愛極了,依路恩和爸媽對著手機眉開眼笑。

依路恩也分享,還記得8年前剛到台中市都會區原家中心時,才上班幾天曾跟社工和蘋果慈善基金會記者進行轉贈善款,當時心情很震撼,「那時去訪視的個案一直哭,身旁孩子那麼小,看起來那麼無助,好像當年我家裡的情況」。當時的社工說,未來還會遇到很多很可憐的家庭,除了要同理他們的狀況,更要保持冷靜才能幫他們解決問題。

再講起自己媽媽2年前罹癌,依路恩坦言當時姊弟3人十分憂心,好在自己在社工訓練中,知道保險和儲蓄的重要,幾年前已幫爸媽規劃保險,也還好媽媽當時只需做手術,醫療費7萬多保險都可給付,「更體會生命歷程中,困難一定會有,但神是信實的,必不叫我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依路恩繼續說,從受助人成為助人者,如今社工工作8年來,自己也成家、有了孩子,想法更成熟,耐心和抗壓力更多,「現階段我越來越相信,世上一切是安排好的,我們要耐心等候,祂必使我們重新得力」。

阿鑫次女依路恩(右)成為助人社工,圖為她外出訪視弱勢家庭。仲芝蓉攝
阿鑫次女依路恩(右)成為助人社工,圖為她外出訪視弱勢家庭。仲芝蓉攝

參與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已19年的劉女士說,以前是看到《蘋果日報》暖流版報導開始捐款,每天都有一個需要幫助的家庭,就想盡力幫助他們,「如果每個人都在能力所及範圍出一分力,積少成多,就會成為很大的助力」。聽聞阿華次女依路恩成為社工,開始回饋社會幫助別人,劉女士欣喜雀躍回應:「這是最好的情況!」也想起10多年前,曾和蘋果慈善基金會記者一同見證送款,「原來你們還有追蹤受助家庭近況,也希望他們後來都平安」。

劉女士繼續說,其實原本是受先生影響一起行善,在先生過世後,自己延續愛心繼續捐助,並且每次捐款後都在心中默默告訴先生,「這份愛一直都在」。除了蘋果慈善基金會,也捐助1919陪讀班、劉一峰神父和聖功養老院,「像養老院需要電梯,我就跟兒子說,我們去捐電梯,我認為只要是能助人的事,都是好事。也紀念先生,我們要有一份慈悲胸懷,看見別人的需要,就要幫助人」。(仲芝蓉/綜合報導)

阿鑫(後左一)因社會大眾曾有的協力康復後珍惜天倫樂,圖為2位已出嫁的長女(前右二)與次女(前左一)各抱著自己的寶貝女兒,長女婿(後右一)、次女婿(前右一)、么兒(後中)及太太阿華(中)開心合影。家屬提供
阿鑫(後左一)因社會大眾曾有的協力康復後珍惜天倫樂,圖為2位已出嫁的長女(前右二)與次女(前左一)各抱著自己的寶貝女兒,長女婿(後右一)、次女婿(前右一)、么兒(後中)及太太阿華(中)開心合影。家屬提供

蘋果慈善基金會求助•捐款專線:0809-008585  (114台北市內湖區新湖三路272號3樓)

蘋果慈善基金會感謝您,面對貧困急難家庭,您的關懷之眼未曾離開,您的善念始終同在。我們深信,這善,是人性中最有力量的情懷,我們再次謝謝您的同行,並祈願大家平安健康!蘋果慈善基金會相關服務報導皆可從蘋果慈善基金會網站更多暖流一覽:https://www.apcharity.org.tw/news

蘋果慈善基金會官方line ID:@hope85
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方式
蘋果慈善基金會作業說明
蘋果慈善基金會服務網站
蘋果慈善基金會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