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流】婦檢出罕病1個月內中風 單親育子努力復健兒心疼
基金會編號:A5933
「媽,妳今天去醫院做了什麼復健?會不會累?有沒有進步呀?」傍晚時刻,17歲、讀專二的小安放學回家,見他罹毛毛樣血管疾病導致中風的單親媽阿莉(許千莉)窩坐板凳、埋首練習寫字,小安偎靠媽媽身邊,輕聲問她今天復健情況,47歲阿莉轉頭看著小安,但眼神茫然飄移,楞住一會兒,才緩緩說了1個字:「有。」
小安對記者說,媽媽4月中突發中風,醫生說明傷到腦部額葉部位,媽的認知、記憶及語言能力都有損傷,智能退化剩5到8歲,右側手腳也比較無力,經過這陣子復健,雖已能自力站立行走,但動作緩慢、不協調,起居仍需有人全天協助,也還需穿尿布,「我和弟還在讀書,20歲的哥哥5月才剛退伍,正做水電學徒,白天我們3兄弟都不在家,還好2個阿姨幫忙先請了外籍看護照顧媽媽,每月需2萬8000元,阿姨們說沒法幫太久,希望媽媽能早點好起來,可以生活自理。」
提及媽媽發病經過,小安又說,3月時媽走路常跌倒,常唸說右手腳發軟無力,跟人對話說到一半有時會呆滯中斷,「我讀護理科,剛好病理學老師教到中風相關內容,當下猜想媽媽可能小中風,多次勸媽媽就醫,但她說去大醫院掛號,看病的人很多,看診要等半天,還要安排檢查,甚至要住院,要請假好幾天沒法工作賺錢,只到家裡附近診所看病,醫生診斷有高血壓,只開藥讓媽媽服用。」小安無奈說,拖到4月初,「媽常走路走到一半就蹲下來休息」,外婆覺得不對勁,半勸半強迫帶媽去地區醫院做檢查,「住院5天竟查出媽罹患罕病毛毛樣血管疾病。」接著記者問阿莉她之前怎麼沒想早點就醫,她表情楞了楞,緩緩說:「我有顧慮……怕孩子沒人顧。」接著就不願再說話。
記者訪視時,阿莉60歲繼母阿妃嬸也到家裡關心,阿妃嬸接著說,阿莉自幼親生父母離婚,底下還有2妹1弟,4手足皆歸父親監護撫養,「我跟阿莉爸結婚時,老大阿莉剛小學畢業,老么女兒才5歲,夫妻沒再生,4個孩子可以說是我帶大,彼此關係還不錯。」阿妃嬸說,4繼子女各有嫁娶,阿莉與女婿育有20歲、17歲讀專二、15歲將升高一的3子,過往夫妻在夜市賣肉圓討生活,但生意每況愈下,阿莉6年多前兼做學校特教班時薪助理,幫忙照顧上課的身障學童,每月賺1萬多元補貼家用,阿莉先生3年半前罹肝癌往生,她1人無力再做肉圓生意,除做特教助理外,晚上又到夜市麵包攤做雜工,兩份工共掙約3萬元養4口家,「生活一直不好過,常跟我開口周轉。」
阿妃嬸說,老伴已在4年前罹食道癌去世,她租屋處離阿莉家騎車路程20多分鐘,這些年來彼此常互動,自己多年來做餐廳雜工月賺2萬多元謀生,今年2月她出車禍大腿骨折,正停工休養,「剛好有時間陪阿莉到地區醫院住院檢查,醫生告知阿莉罹患的罕病是因腦內小血管異常生長,較好的治療方式是做腦血管重建手術,如果不處理可能會出現反覆中風,但這裡沒法做這種手術,幫我們轉診到醫學中心治療。」
阿妃嬸無奈說,原本阿莉在地區醫院做完檢查、出院2天後就要到醫學中心看診,「沒想到阿莉出院那天,中午12點多剛回到家不到1個小時,就出現半昏睡情況,我急忙打119叫救護車送醫,醫生診斷阿莉出現梗塞性中風,住院治療1個月才出院。」阿妃嬸說,醫生表示阿莉才剛中風,腦血管狀況不佳,目前還不適合手術治療毛毛樣血管疾病,「5月中出院時,醫生一再交代阿莉的大腦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有可能再度中風,不要讓她跌倒或撞到頭,每天也要注意血壓有沒有飆高,如果出現嚴重頭痛或昏睡、嘴歪等異常就要趕快掛急診。」
阿妃嬸說,過往阿莉個性開朗、話很多,「但現在語言能力受損,一整天說沒幾句話,常有小孩子脾氣,例如一讓她拿到手機,不管用哄的、還是用罵的,手機就是要不回來,醫生說這只能靠長期復健,但要多久、能好到什麼情況也不知道,要我們多跟她互動說話,讓她練習寫字,多刺激大腦,有助於認知能力恢復。」阿妃嬸說,目前阿莉每周到醫院復健3次,還好阿莉2個妹妹可以先合力請了看護陪顧,也正排隊等復健科病房,「我沒期望阿莉能好到百分百,只盼她將來能自理生活起居,可以跟人正常講話互動,毛毛樣腦血管疾病也要能開刀治療,如果再中風,身體狀況只會更糟糕,會苦了她3個孩子。」
記者與阿妃嬸訪談時,見阿莉正用濕紙巾擦拭骯髒桌面,接著又拿來擦嘴,一旁次子小安急忙出聲制止。小安說,爸生前愛喝酒、沒家庭責任感,也酒醉常對媽家暴,「我知道她是為了我們3個孩子忍耐,媽之前的人生已經很坎坷,沒想到不到50歲就中風,我很心疼她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小安說,他能感受到媽有很多話想講,但講不出來。
採訪時,阿莉長子小融、三子小圳雖話少,但也說出憂心。20歲小融說,媽媽多年來扛家辛苦,很擔心媽媽的病,「我現在做水電學徒,每天工資1300元,只不過工作還不穩定,上個月還賺不到2萬元,繳了代步機車貸款約2500元,分擔家計有限,希望媽媽能好起來,可以恢復到跟之前一樣。」今年9月要升讀高一的小圳說,照顧媽的外籍看護中文不好,他有時會陪媽到醫院做復健,「媽媽變得有點呆呆的,沒法像以前一樣跟她互動,我很難過,希望媽媽快點好起來,可以和再跟我鬥嘴、一起玩樂。」
阿莉做特教助理照顧的身障學童蔡姓家長說,阿莉病前個性開朗,跟家長互動良好,照顧孩子很細心認真,「她顧我孩子上課5、6年,我們彼此像朋友,前陣子才聽兒子放學回家提到阿莉阿姨在學校跌倒好幾次,正想找時間提醒她要去看醫生,沒想到她就出事。」蔡姓家長說,最近她有去看探視阿莉,「看她現在變了個人,雖然我們彼此沒說什麼話,但我知道她最擔心的就是她3個兒子,我跟她鼓勵只要多復健,一定有機會好的。」
阿莉的大妹阿嵐說,她與其他2弟妹都住外縣市,「我在茶飲店上班,弟弟做模板零工,小妹做美容師,大家都有孩子要養,各自的經濟負擔都不輕鬆,姊姊現在的情況一定要有人全天照顧,我和小妹盡力籌了幾萬元聘請外籍看護,可是我們能力付3、4個月已是極限,希望到時姊已可以自理起居。」阿嵐說,她最近有去探視姊姊,「姊沒說幾句話,只是流眼淚,我跟她鼓勵,為了孩子,要再撐下去!」
服務弱勢家庭的台北市恩加貧困家庭協會總幹事楊靜齡說,阿莉47歲、還算年輕就中風癱倒,又罹患罕病,有可能使身體情況再惡化,相當無奈、也令人同情,「過往她亡夫無家庭責任感,要養3個孩子,身心經濟精神壓力大,已很不容易,如今不幸倒下,長子剛出社會,還有2個孩子在求學,此時若社會能給她一家安心環境,她可穩定復健,孩子可順利完成學業,未來有機會改善生活自立。」
醫院社工表示,阿莉還在治療觀察期,預計今年10月才能做身障鑑定後申請勞保失能給付,近期獲公所急難紓困金1萬5000元,評估長子還在做學徒收入有限,2子還在就學中,故轉介蘋果慈善基金會關懷。蘋果慈善基金會訪視後,已從「不指定」捐款提撥急難金暫紓困。(韓旭爾/綜合報導)
基金會編號:A5933 線上捐款
蘋果慈善基金會求助•捐款專線:0809-008585 (114台北市內湖區新湖三路272號3樓)
蘋果慈善基金會感謝您,面對貧困急難家庭,感謝您的關懷之眼未曾離開,您的善念始終同在。我們深信,這善,是人性中最有力量的情懷,我們再次謝謝您的同行,並祈願大家平安健康!蘋果慈善基金會相關服務報導皆可從蘋果慈善基金會網站更多暖流一覽:https://www.apcharity.org.tw/news
參與蘋果慈善基金會服務,您可利用線上信用卡、信用卡傳真刷卡、郵政劃撥、ATM轉帳、銀行匯款及郵寄現金與支票,上述捐款方式,您可點選基金會捐款方式一覽: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方式
您指定透過蘋果慈善基金會轉贈的善款,蘋果慈善基金會均全數轉交指定對象;如蒙您「不指定」捐款,即共同匯入「急難救助金」,支持本會服務個案第一時間紓困及弱勢社福團體服務計畫,以及支持刷卡與郵政劃撥所需金融機構手續費與人事行政費。非常謝謝您與我們攜手向前。
蘋果慈善基金會服務專線:
0809-008585,02-66009980
蘋果慈善基金會官方line ID:@hope85
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方式
蘋果慈善基金會作業說明
蘋果慈善基金會服務網站
蘋果慈善基金會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