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2

【暖蘋果】「菩薩說會有很多菩薩幫忙」 男換心8年育兒女長大再謝「當年的人間菩薩們」

採訪/攝影 黃苡安

今年白沙屯媽祖進香報名人數多達32萬人,與去年相較幾乎翻倍,49歲的阿彰(蔡嘉彰)也是其中一員,他跟隨白沙屯媽進香24年,12年前更因友人一句「買不到台灣製的大支香」,他和45歲妻子阿伶就憑著一股憨膽投入製香,阿彰說,他和妻子過去完全沒有製香經驗,全靠媽祖指示與眾人協助才能完成,進香途中與幾名信徒輪流扛著點燃的大支香,不僅指引著信徒,也有撫慰眾生的作用。

記者在白沙屯媽回鑾後一個月,來到阿彰家拜訪時,他正在住家巷弄遛2歲孫女,慈祥神情盡流露臉龐,一會兒阿伶也出來招呼記者,她笑說:「阿彰都跟媽祖說,祢要賜我平安,不然我沒辦法做這個香喔!」阿伶接著說,阿彰在8年前歷經過生死劫,醫師宣判不換心臟就只能等死,但他們家境並不寬裕,換心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當時菩薩指示,「這筆錢已經幫你們準備好,會有很多菩薩幫忙」,阿伶說,她和先生都是虔誠信徒,但連他們都不敢置信,沒想到是蘋果慈善基金會出現,真的獲得很多人間菩薩幫忙,讓阿彰順利換心,一家人能繼續相守,阿伶說,現在他們也在學習當人間菩薩,只要是助人的事他們都願意做。

左圖是2016年阿彰(右)換心前,身體虛弱,讀小三的兒子協助他吃藥。資料照。右圖是今年49歲的阿彰(左一)與45歲妻子阿伶(左二)帶著兩名子女及孫女感謝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8年前的協助,讓一家人能繼續相守在一起。黃苡安攝
左圖是2016年阿彰(右)換心前,身體虛弱,讀小三的兒子協助他吃藥。資料照。右圖是今年49歲的阿彰(左一)與45歲妻子阿伶(左二)帶著兩名子女及孫女感謝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8年前的協助,讓一家人能繼續相守在一起。黃苡安攝

提起8年前家中困境,阿伶說,她和阿彰育有現年25歲、已出嫁的長女小禎及17歲、讀高二么兒小育,阿彰早年在工廠上班遇到毒氣外漏,心臟被侵襲逐漸衰竭,心臟像85歲老人,由於是外包商加上公司惡意倒閉,導致求償無門,當時兒子才剛滿周歲,她靠著賣蚵仔煎、做手工掙錢養家。阿彰吃藥控制撐了7年,最後心臟功能只剩19%,醫生說要活只有換心一途,可是女兒當時才17歲、兒子才9歲大。阿伶說,她當時在醫院佛堂跪求佛祖幫忙,而上天似乎聽到她的心願,幾天後,阿彰接到醫院來電,通知他有一顆合適心臟,但阿彰實在憂心手術風險和未來家庭經濟,所以連續放棄兩次換心機會。

阿彰的朋友看到他一家過得辛苦,主動向蘋果慈善基金會求助,2016年10月底蘋果慈善基金會記者訪視後,先自「不指定」捐款提撥急難金3萬元紓困,蘋果《暖流》於2016年11月28日披露阿彰家困境《病父待換心 高二女攜幼弟擺攤》(基金會編號:A4074),蘋果慈善基金會再代收代付1087筆讀者捐款共86萬2880元,其中30萬元善款在阿彰2017年8月底進行換心時,以匯款方式協助醫療支出,其餘善款以開立13張支票按月兌現,支持阿彰一家生活至2018年1月。  

2017年阿彰換心手術成功,身體也恢復良好,沒有出現器官排斥問題。資料照
2017年阿彰換心手術成功,身體也恢復良好,沒有出現器官排斥問題。資料照

阿伶說,8年前收到善款那晚,他和阿彰看著捐款明細,不敢相信竟有這麼多人願意對陌生人伸出援手,「先生放棄兩次換心機會後,我曾問過菩薩,那時菩薩說還有一次機會,還說『這筆錢已經幫你們準備好,會有很多菩薩幫忙』,因此我們把每位捐善款人都當做菩薩,以後有能力我們也要回報。」阿彰在等到第三次換心機會後,手術和復原情形都相當順利,沒有出現器官移植常見的排斥問題,現在每三個月仍需回診追蹤。

阿彰也樂於分享自身換心成功經驗,鼓舞病友勇於接受治療,他說,有位60多歲的女士透過臉書與他認識,該女士對換心感到恐懼,他經常打電話鼓勵對方,後來這名女士也換心成功,至今每天都會寄長輩圖跟他問安,「她高興我也高興,這也算是功德一件。」

阿彰今年扛著自製的大支香跟隨白沙屯媽祖進香。(家屬提供)
阿彰今年扛著自製的大支香跟隨白沙屯媽祖進香。(家屬提供)

阿伶說,真的很感謝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人的協助,當時她連女兒高中學費都無力負擔,一拖欠就是三年,六個學期的學費也是靠蘋果代轉來的善款在女兒畢業前一次繳清,也感謝學校通融。如今出嫁女兒小禎從事公職有穩定收入,也結婚生子,7月將迎接第二個新生命誕生;就讀高二的兒子小育也有篤定目標,立志當一名暖警貢獻社會。阿彰則說,換心成功後最開心的事,是看女兒出嫁、為人母,重生後見證家族誕下新生命。

家訪時剛好回娘家的小禎表示,「爸換心時我還是學生,每天心情都很恐慌,很幸運有蘋果慈善基金會的幫忙,讓我能安穩完成學業,如今爸爸的病好了,我們家的狀況也好轉,我想鼓勵現在面臨困難的人,不要氣餒,所有困難都會隨著時間變化變好的,我們家從很不好,到有餘裕助人,除了感謝有社會的幫忙外,就是因為不認命,別人看不起你,你越要不認命。」

2016年《蘋果日報》周日暖流報導《病父待換心 高二女攜幼弟擺攤》,披露阿彰家困境。黃苡安翻攝
2016年《蘋果日報》周日暖流報導《病父待換心 高二女攜幼弟擺攤》,披露阿彰家困境。黃苡安翻攝

小育明年即將高中畢業,他立志考警專。小育說:「我們家受到許多人幫助,現在我長大了,應該飲水思源,幫助像我們家一樣有困難的人,所以我想當警察,對我而言,這是一份社會責任。」小育還說,爸媽年事漸長,看他們辛苦在夜市擺攤,雖然他跟姊姊也會去幫忙,但還是會有點捨不得,等他出社會自立,要讓爸媽享清福。

阿伶說,自己有存零錢筒的習慣,等存滿會用來買物資普渡,再把這些物資捐給育幼院及弱勢家庭。身為虔誠的媽祖信徒,她曾發願為神明製新衣,疫情結束後,阿彰陪她遠赴大陸重慶學繡花技術,並取得證照,從沒拿過針線的阿彰也婦唱夫隨,學會基礎縫紉。大陸老師訝異阿伶學繡花不是為了賺錢,她笑說:「要賺錢不會選擇繡花,而是要獻給媽祖,日後想傳承給有興趣的人,讓大家也能為自家神明製作新衣。」

阿彰兩年前升格當外公,他很享受含飴弄孫的時光,7月還將迎接第二個孫女誕生。黃苡安攝
阿彰兩年前升格當外公,他很享受含飴弄孫的時光,7月還將迎接第二個孫女誕生。黃苡安攝

每當夜深人靜或全家開心時刻,阿伶說,她常回想起家裡一敗塗地時的情景,領悟到上天安排逆境,是要讓人成長,「這是很大的磨練,讓我們得到很多智慧,學習去布施,幫助更多人。」阿伶說,先生病重那幾年,有些朋友選擇離去,這幾年家裡狀況好轉,那些曾看不起你的人,又回頭來找你,所以不管是身體生病或事業失敗,都是一時的,不要內耗自己,只有自己能讓自己更強,唯有爭氣才是回報大家最好的方式。

2013年開始參與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的周先生,在2016年時也指定捐助過阿彰一家。周先生提到從2013年開始,固定每年年底有一筆捐助預算,許多家庭本就貧困,又遭逢疾病真的很辛苦,「聽到記者與我分享阿彰一家的現況,我很替他們開心,人生的好壞是靠他們努力奮鬥而來的,而大眾的捐款,只是在他們處於谷底時給予拉一把的小小力量而已,希望他未來都順遂平安。」

同樣於2013年加入蘋果慈善基金會的何先生則是固定每月採線上捐款,並用公司、家人名義捐助「不指定」及「指定代收」捐款,於2016年也曾捐助過阿彰家。何先生提到,每個月持續捐助蘋果慈善基金會至今超過10年,「對我來說,基金會最可貴的就是縱使在《蘋果日報》暫停後仍持續在自己官網上進行服務未中斷,是讓我很欽佩也願意一直給予支持的原因。」

阿伶為幫神明製衣赴大陸學繡花,盼日後開課傳授技藝。黃苡安攝
阿伶為幫神明製衣赴大陸學繡花,盼日後開課傳授技藝。黃苡安攝

何先生說,社會一直在變,但不變的是自己行善初心,過往自身也曾在谷底,但很幸運都有遇到貴人相助,「捐款10多年,我希望自己可成為那個默默幫助別人的角色,當這些弱勢家庭遇到困難時,能因有大家的愛心,感受到社會的溫暖。」何先生提到,接到記者分享阿彰一家好轉的分享,覺得很感動,「我相信這份捐助不僅是幫忙一個人、一戶家庭好起,更多是希望當他們穩定生活後,願意有善心去影響周邊的人,相信這份善念是有無限感染力。」(黃苡安、李佳玲/綜合報導)

蘋果慈善基金會求助•捐款專線:0809-008585  (114台北市內湖區新湖三路272號3樓)

蘋果慈善基金會感謝您,面對貧困急難家庭,您的關懷之眼未曾離開,您的善念始終同在。我們深信,這善,是人性中最有力量的情懷,我們再次謝謝您的同行,並祈願大家平安健康!蘋果慈善基金會相關服務報導皆可從蘋果慈善基金會網站更多暖流一覽:https://www.apcharity.org.tw/news

蘋果慈善基金會官方line ID:@hope85
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方式
蘋果慈善基金會作業說明
蘋果慈善基金會服務網站
蘋果慈善基金會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