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蘋果】癌末不怕 婦走過重症低谷4年後再謝當年給出的那個希望
「現在的我很珍惜活在當下的每一天,當時因為有你們的協助,我才有機會看到孩子長大,看到他們念大學、從高中畢業。」48歲的阿蓮(馬蓮川)想起4年前罹癌治療的情況,哽咽地訴說著感謝。4年前,阿蓮診斷出罹子宮頸癌第四期,腫瘤已達16公分,病情來得又急又猛,有近一年時間在醫院接受密集治療,先生馬興貴留職停薪,一肩扛起照顧家庭與病妻責任,當時家中還有4名就讀高中、國中與幼兒園的孩子。
相隔4年,再與阿蓮見面,記者到訪時正值晚餐時間,她剛做完飯,坐在客廳稍作休息。4年前因化療掉光的頭髮,如今已有濃黑髮量,雙頰紅潤。阿蓮打開電鍋,剛煮好的泰式燉牛湯香氣撲鼻而來。阿蓮笑著說,這是她最拿手的泰國料理燉牛湯,也是孩子們最愛吃的,3年多前完成療程術後返家至今,她雖然體力還未完全恢復,無法外出工作,但至少每天都能為孩子準備晚餐、整理家務。
阿蓮回述過往,她說,自己與現年53歲先生都是泰國緬甸華僑,只是先生一家在31年前就搬到台灣,「我之前在泰國幫廚,20多年前透過人家介紹認識先生,後來才嫁到台灣來。」客廳裡,還掛著2人20多年前年輕時結婚照,馬興貴指著照片接著說,夫妻倆婚後陸續生下4個孩子,主要靠自己做人力仲介的泰國翻譯支應家計,太太假日也至餐廳做時薪工補貼家計,雖然辛苦但6口生活簡單也省,勉強都能過得去。
提起4年前生病時的情況,阿蓮感嘆的說,當時4個孩子分別才讀高二、國二、國一,最小女兒僅5歲,「其實那陣子我就常覺得腹部會悶痛,起初誤以為是更年期不舒服,最後是尿不出來,跑了附近大小醫院、診所,都說是尿道發炎,後來轉到大醫院,做了詳細檢查才發現是子宮頸癌第四期,只是發現時醫生就和我說,狀況已經很嚴重,必須馬上住院,當下我只想著家中還有4個孩子該怎麼辦……」
阿蓮說,人都會一死,但孩子都還小需要媽媽,特別是小女兒那時才5歲,講述到當時內心的擔憂,阿蓮仍忍不住掉下淚來。一旁馬興貴說,起初原盼讓讀高2的大女兒先請假照顧太太,「但女兒也不太懂得怎麼顧,因此後來才變成我先暫停工作照顧太太。」馬興貴說,2個兒子當時讀國中,還好當時國中老師對家中狀況很關心,並主動通報社福中心社工,之後也接到社工電話關心,詢問家中是否需要幫助,「當下我就跟社工說,我們很需要幫忙,因為我是家裡唯一的經濟支柱,現在沒辦法上班,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馬興貴說,雖然太太有重大傷病卡,醫療費開銷不大,但家裡眼下就沒人可工作,僅靠低收補助每月僅1萬4千元,更愁往後4個孩子生活跟就學所需。。
當時經社福中心社工轉介至蘋果慈善基金會,基金會訪視後自「不指定」捐款中提撥急難金2萬5000元協力,《蘋果》暖流於2021年6月11日披露家中困境《子宮頸癌末婦憂4兒女 「不知還有多少日子陪他們」》(基金會編號:A5151)獲讀者捐款共119萬4096元,開立19張支票按月兌現,協助家中1年半時間。
馬興貴說,太太因腫瘤太大無法開刀,且轉移到淋巴,僅能先做化放療盼縮小腫瘤,再看看有沒有辦法手術,最後治療快1年,在2022年1月中手術切除腫瘤及子宮,「後來太太休養幾個月後,狀況較穩定了,我也重新回去工作。」
馬興貴說,想起4年前收到這份幫助時,內心的感動及感謝是難以言喻的,「收到這麼多愛心當下,那個希望馬上就出來了!」馬興貴說,自己與妻子一直將這份牢記在心,更不時與4個孩子們分享,「我常跟孩子說,我們家曾受過社會大眾的恩情,在能力範圍內一定要懂得回饋社會。」
聽到先生所說,阿蓮也流下淚說,因為大家的愛才能撐住家,有機會看到孩子們長大獨立,21歲將升大四的大女兒小萍3年前考到外地大學餐飲系,半工半讀負擔自身開銷,不讓家裡擔心,18歲大兒子在今年6月從高中畢業,剛去汽車美容廠當學徒,次子小順則是將升高3、就連最小的女兒都已經要升讀小4了。
阿蓮話說到一半,18歲的兒子小俊及將升高3的次子小順下班及放學陸續返家,阿蓮2子身材高挑,皆有180公分以上。次子小順說,自己喜歡畫畫,現讀高職廣告設計,4年前媽媽生病時,自己與哥哥都才讀國中,「我印象很深刻,是媽親口跟我們說她得到癌症了,當下很震驚不知道該怎麼辦。」小順說,以前家事都是媽媽在做,突然媽去住院後家裡一團亂,「我們都不太會做家事,那時衣服洗不乾淨也晾不乾,好幾天穿去學校的衣服都臭臭的……」小順說,隨著媽媽住院的時間越來越長,姊姊都會分配他們各自要做的家事,不要讓媽媽太累,「我對當時到蘋果慈善基金會到家裡關懷訪視的狀況都還有印象,後來爸也有跟我們分享,有收到許多人捐款的愛心,這幾年媽媽開完刀回家身體比較穩定,爸也可以去上班。
馬興貴說,自己做移工人力仲介工作,常聽到移工們分享去花蓮看海旅行,以前孩子小時,偶爾會帶著孩子去山上露營或去樂園走走,後來又遇到太太生病,根本就沒機會再一起出門,3年多前太太手術後身體比較穩定,「我們租了台車決定6口去花蓮3天2夜,雖然花蓮的路我不熟也不懂,當時開著車,停在路邊和帶著孩子一起看看海,現在想起來,能夠全家人在一起就很滿足。」
記者電訪阿蓮將升大四的餐飲科的長女小萍,小萍提到,媽生病前,家裡就是低收入戶,生活一直都很吃緊,4年前媽病倒時,自己才讀高二,看著爸留職停薪照顧媽媽,家裡沒了收入來源,「我心裡真的很擔心,也曾到同學家開的水果攤打工,希望幫忙家計,後來因為有了社會大眾協助,我和弟妹才能繼續讀書,上大學後我知道家裡弟弟妹妹還小,還要花錢,所以我決定讀夜大,白天在學校工讀,負擔自身的開銷,也減輕爸媽的負擔。」小萍也說,盼未來完成學業,有能力時回饋社會愛心。
自2021年開始參與捐助蘋果慈善基金會的蔡先生,也曾指定捐款轉交阿蓮一家,他也自2022年3月起填寫固定扣款授權書參與「不指定」捐款,長期支持蘋果慈善基金會。蔡先生提到,自身為法鼓山信眾,因信仰開啟行善之路,除了捐助蘋果慈善基金會協助急難家庭外,也有捐助服務喜憨兒、唇顎裂等社福團體。蔡先生說,自己在能力範圍內付出一分心力不足掛齒,得知阿蓮現病況穩定感恩祝福,「台灣人非常溫暖,特別是對於需要幫助的家庭,都是很願意給予協助,也相信未來他們會越來越好。」(李佳玲/綜合報導)
蘋果慈善基金會求助•捐款專線:0809-008585 (114台北市內湖區新湖三路272號3樓)
蘋果慈善基金會感謝您,面對貧困急難家庭,您的關懷之眼未曾離開,您的善念始終同在。我們深信,這善,是人性中最有力量的情懷,我們再次謝謝您的同行,並祈願大家平安健康!蘋果慈善基金會相關服務報導皆可從蘋果慈善基金會網站更多暖流一覽:https://www.apcharity.org.tw/news
蘋果慈善基金會官方line ID:@hope85
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方式
蘋果慈善基金會作業說明
蘋果慈善基金會服務網站
蘋果慈善基金會粉絲團